2016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真題(副省級)

發布時間:2015-12-01 15:29:08 來源:一佳公務員考試網 點擊量: 我要分享
2016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真題  副省級
 材料1
    一篇題為《獨一無二的“中國范兒”》的文章在網上傳播,其中下面兩段文字尤其引起了網友的熱評:“一個民族有自己的‘民族范兒’,一個國家有自己的‘國家范兒’。我華夏泱泱大國,五千年的傳承,形成了自己獨一無二的‘中國范兒’。”“‘和為貴’一直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從漢唐直至當代,彰顯著大國氣度,航海家達伽馬,在到達非洲大陸時樹起了旗幟,標示葡萄牙王室的主權。然而他不知道,比他早一百多年,一位叫鄭和的中國人早已到達了非洲。鄭和并沒有樹立標示大明主權的旗幟,而是樹立了一座豐碑,一座友好而和平的豐碑。拒絕侵略,傳遞友好,這就是我中華氣度,我們的‘中國范兒’”。
  有網友點評說:這樣的文章讀得人熱血沸騰,豪情萬丈,表現出了中華民族的“大國意識”,看過之后不禁為我是中國人而自豪。
  還有網友圍繞著“大國意識”進一步加以闡述:大國意識不是簡單的經濟頭腦,更深層次的是民族自豪感和生活充實感;大國意識是種具備長遠眼光的素質,不是滿足眼前蠅頭小利的市儈;大國意識是種崇尚奉獻的執著,不是吝于個人付出的自私;大國意識的背后是民族崛起的魂魄。這位網友認為,一個具備了大國實力的國家究竟能否贏得作為大國的相應尊重,究竟能否發揮與大國身份相稱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的國民是否具備明智而堅定的大國意識。
  也有網友認為:國家形象是一張名片。樹立大國意識的過程,也是中國的國家形象被世界充分認可的過程,這就要求國人具備與大國形象相匹配的公民素質。這是崛起的大國對公民提出的內在要求,國民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讓自己的行為舉止與大國形象相稱,展現大國風采。每個中國人都應自覺樹立大國意識,不斷提高素質,這是提升中國軟實力不可或缺的環節。
  與此相關,國民素質問題也自然引起網友的廣泛關注和熱議。一位在埃及旅游的中國網友發布了一條微博,微博里盧克索神廟浮雕上赫然刻著中文“某某到此一游”。實際上,個別中國游客在境外不文明舉動引發的爭議一直不斷。泰國國家旅游局一官員說,隨著中國來泰國游客數量的急劇增加,泰國民眾對中國游客的投訴也越來越多。中國游客留給泰國人的負面印象主要有三:不守秩序、在公共場合大聲喧嘩;亂扔垃圾、隨地吐痰;不尊重當地習俗。有些中國游客進入寺廟不脫鞋,偷著躲著穿鞋進入,這被認為是對當地宗教信仰的極大褻瀆。
  在歐美國家,有的中國游客表現同樣不佳。美國一大學教授對記者說:“中國游客素質參差不齊,有的人會在公共設施上亂涂亂畫,隨地吐痰,上廁所不沖水。”在法國,去教堂都要穿著整齊并脫帽,同時禁止拍照。但有些中國人去教堂參觀時總是急急忙忙,不注重自己的儀容,還隨意拍照。
  在國內,媒體曝出的低素質事件也讓人瞠目。某市地鐵上,一名男子到車門附近給孩子把尿,有乘客提醒勸阻,這位父親不僅絲毫沒有歉意,反而對其大打出手,而其他乘客都在圍觀,無人出面制止。在瑞士飛往中國的航班上,一名中國乘客因為前面的同胞將座椅后傾,感覺自己的空間太小,發生爭執扭打,飛機也因為二人的斗毆被迫返航。
  有專家認為:這些事情讓人看到,不注重提升國民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質,社會必然要付出沉重的代價,這也與中國在國際舞臺上日漸提升的大國地位不相稱。
     材料2
      中國自古是禮儀之邦,誠信知理、與人為善是中華民族引以為榮的優良傳統。如今,中國正處于經濟中高速持續發展的重要時期,物質財富的日漸豐富,給社會風氣帶來了一定影響。為此,我們迫切需要進一步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升軟實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代表時指出,要大力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營造全社會崇德向善的濃厚氛圍。
  近來,國人的不文明行為屢被曝光。如何引導和推動全體人民樹立文明觀念、爭當文明公民、展示文明形象,成為近年來全國“兩會”不少代表委員關注的話題,他們從各自的角度給出建議。
  “書香社會”的提法“亮相”政府工作報告。全國人大代表Y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她對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特別贊同。讀書能讓人的心靜下來。要提升國人的文明素質,提升國人在海外的形象,倡導全民閱讀十分必要。
  Y說,現在的道德教育多是口號,人們不喜歡。用閱讀潛移默化地熏陶國民,效果會更好,F在,大城市的圖書館不夠多,中小城市和縣城的圖書館更少,人們想讀書,但沒地方讀。因此她建議各地多建一些圖書館。
  全國人大代表W認為,今天到處都是低頭族,他們看手機、刷微博、看微信,真正讀書的人太少了。如果一個民族沒有文化知識做支撐,將來無論做什么都會有局限性,厚度不夠。
  W說,她今年帶來一個關于制定圖書館法的議案。歐美一些國家規定,社區方圓十公里之內一定要有一個圖書館,創造條件引導人們閱讀。我們也應當營造這樣的環境。大學里面有非常好的圖書館,應該讓公眾共享。
  全國政協委員T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文明缺失等現象是存在的,但他相信情況會漸漸變好。很多人在國外看到同胞的不文明行為時,都會感到很難為情。一些人出國后的表現像暴發戶,大聲喧嘩,隨地吐痰,甚至做出其他不文明的事。要改變這種狀況,需要一個過程,需要國民在接受社會文明素養教育的同時,不斷加強自身文明修養,領導干部、公眾人物尤其要做好表率,起到示范作用。
  全國政協委員G建議,應當傳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擦亮國人“禮儀名片”,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在落小、落細、落實上下功夫。
  G指出,目前社會上出現不少違反傳統禮儀規范的現象,如父慈子孝蛻化成純金錢性的撫養和贍養義務,鄰里和睦蛻化成老死不相往來的“家庭孤島”,尊師愛生蛻化成合同式的知識供給等。一些優良的傳統道德和禮俗在現代化過程中逐漸流失,如果沒有全社會的重視和共同堅守,我們可能會進入物質豐盈,但精神貧瘠、文化缺失的狀態。他建議,深入挖掘古代文明禮儀的精華,結合現代文明和現代生活的特點,歸納整理行業和地域禮俗,并編制禮儀教材,讓文明禮儀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進家庭,成為全社會的共同遵循。
  習近平總書記說,要把精神文明建設貫穿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全過程、滲透社會生活各方面;特別是要讓中華民族文化基因在廣大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
  全國政協委員K說,在大學工作多年,他發現在大學生中社會責任感缺失,對家庭缺乏情感關懷等現象越來越突出。K認為,孝敬父母是最基礎的道德教育。他建議,以大學生作為弘揚優秀孝文化的突破口,借鑒中國傳統“孝文化"中的積極因素,培養大學生的孝德之心、仁愛之心,在高校開設孝道教育的國學課程,將傳統孝文化列入公選課內容,增強大學生的孝道意識。同時,大力開展以“孝愛”為主題的教育活動,引導學生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自覺在言行中體現孝愛美德。
  W認為,文化藝術發展和創新的根本,是人才的培養。教育部頒布了新的文件,要求學生從中學開始,都要具有音樂和美術的基礎知識,這非常好。從孩子抓起,這對提升整個國民的文化素質是一個非常有力的舉措。他引用了歐洲―位哲學家的話:“孩子出生后,要給他鮮花,讓他視覺上看到美;給他音樂,讓他聽覺上建立音的概念。”W認為,這就是在體現素質教育。#p#副標題#e#
材料3
學者F談起自己在大學教授《中國文學史》和《古典文學作品選讀》兩門課的體會時說:“為什么要學這些課?因為這些作品里,集納了大量國學精華,學了確實可以凈化人的心靈。我認為,眼下的大學教育,需要重新重視傳統文化課程。”
  在F看來,我們這個時代雖然崇尚科學,科技也越來越重要,但歸根結底,科技由人來掌握。如果人的道德修養、文明素質不夠,現代化早晚會毀于一旦。所以,在培養各行各業人才的同時,必須加強文化修養教育,它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東西,能讓人受益終身。
  “不學禮,無以立。”F說,這句話出自《論語》,意思是,一個人不學“禮”,不懂禮貌,不講禮儀,就不懂怎樣做人、處世;蛘哒f,一個人不懂得基本的規矩,就難以在家庭和社會中立身行事。而如果把“禮”與“立”做更寬泛的理解,那么是否“學禮”,是否懂得規矩,還事關公民意識的自覺、民族素質的提高、民族文化精神的弘揚乃至中華民族的復興大業;蛟S正因如此,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紀委第五次全會上提出要“嚴明政治規矩”,“把守紀律講規矩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一位資深媒體人L強調,如果不利用傳媒,不能旗幟鮮明地打出美與丑、善與惡的旗幟,全民素質的提升就缺了一條重要途徑。“我每天早晨上班開車時都聽新聞廣播。其中一個頻道每天8點鐘都會請一個權威人士來做公益報時,十幾秒鐘,幾句話,傳遞出來的卻是主流媒體倡導的一種價值觀。久而久之,聽眾就會被正能量感染,這就是潛移默化。”
  “早晨8點是黃金時段,拿出來做廣告應該能掙很多錢。但如果媒體只想著經濟效益,忘記了自己的責任,那是很悲哀的,這個社會就沒救了。”在他看來,新聞宣傳主管部門必須對大眾傳媒進行引導與監督,保證媒體都有一定的黃金時段用來進行公益宣傳,提高國民素質。
  L向記者提到了某電視臺一則讓自己感動的公益告。“廣告上一位患了阿爾茨海默病的父親,什么都不記得了,但吃飯時還沒忘兒子愛吃餃子,把餃子裝進自己口袋,要給兒子帶回去,廣告語是‘他忘記了許多事情,但從未忘記愛你’。這則廣告觸碰了我最柔軟的神經,讓我思念我的父親。一個好的公益廣告,能直擊人的心靈,自然就起到了凈化心靈的作用。這樣的優秀公益廣告太少了,媒體人如果自己都沒做到真善美,他們在宣傳真善美時都不投入感情,那還怎么教化別人呢?”
  國家旅游開發研究中心張主任指出,新的旅游法規定,旅游者在旅游活動中應當應當遵守社會公共秩序和社會公德,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文化傳統和社會公德,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文化傳統和宗教信仰,愛護旅游資源,保護生態環境,遵守旅游文明行文規范。如果不遵從這些規定,就違法了。旅游法雖然只針對旅游業,但這步邁的很踏實。“在有章可循的前提下,還要做到有章必依,違章必罰。”
  中國要進步,提升國人的素質刻不容緩。鄧小平當年曾道出過這一點的重要性:“我們國家,國力的強弱,經濟發展后勁的大小,越來越取決于勞動者的素質,取決于知識分子的數量和質量。”如今,中國GDP全球第二,高速鐵路迅猛延伸,載人航天器和載人潛水器把炎黃子孫送到了太空和深海……我們必須有與之相匹配的、不斷提升的道德水準和個人素質,才能讓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僅體現在國家經濟力量的強大,更是民族精神深遠、長久的延續。
材料4
中國當代相當一部分藝術家都在自己的創作中把“中國元素”和“中國符號”作為自己破繭而出的支撐點,這從藝術家黎明(化名)的行為、裝置、水墨實驗、油畫、綜合材料等借助不同的藝術材質和媒介、運用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的藝術創作中,可以直觀反映出來。“中國精神”已經構成黎明創作心理環境的地理地貌和現實圖景。在黎明早期的油畫作品中,長城形象的運用既突出了中國元素、中國符號的意味,又在深層次中隱含著藝術家對縱深歷史時空的挖掘以及與歷史進行對話的強烈要求。他的裝置作品《為長城延伸一萬里》的展示,一路從北京大學、長城司馬臺,穿越昔日的羅馬帝國,牢牢楔入歐洲文明發源地的希臘奧林匹斯山。其中蘊含的中國精神凸顯了百年中國現代化進程中裹挾的極度不安的民族自尊與殖民語境中的主體性精神,這正是黎明表現大國意識的一個前提。
  正是在這一點上,黎明不同于其他習用中國元素、中國符號的藝術家,他的巨幅綜合材料系列作品也許最能反映他的藝術精神和中國精神的共振。布面、牛皮卡紙、水墨、長城風化的泥土、油墨、丙烯、工業膠粘劑等,在黎明的作品中構成時空、地理、人文三位一體的對話關系。在這類作品中,黎明表現出對于中國精神和本土語言的強烈自信,挖掘的是中國傳統文虎在科技理性主義以摧骨拉朽之勢洗劫世界的當下,如何以中國精神的文化想象,展開大國意識的責任抱負。
  黎明的作品不拘泥于藝術的園囿,包孕的是良知、人性和無盡的情懷,在黎明的行為水墨實驗作品《捉影》系列中,我們可以從藝術家用中藥為長城療傷的創意中,感受藝術家良知的源頭來自中國傳統博大精深的文化精神,也從而使黎明將自身放置在作為一個中國文化責任擔當上。正是源于這一責任意識,他一路實施著“捉影”的系列創作。而“捉影”本身的動機,在黎明策劃執行的一系列展覽的命名中,已經給出了現實的答案,比如“與傳統打一照面”“水墨主義”“水墨社會”等,其中的水墨精神就是東方文化精神。
  黎明還采用現代化機械制造冰磚,以冰雕的技法塑造基督教堂。無論他塑造的教堂多么壯觀、華美,在城市的建筑叢林中依然那么渺小、微不足道。而上帝在哪里?這不是藝術家討論的問題。在這一裝置作品中,我們感受到的是藝術家對西方在圣經宗教信仰上的文明的質疑,和對自身文化立場的反省。同樣地,《亞當與夏娃》描繪了人類走出伊甸園后的無所歸依,將人性投射到現實語境中,表達了物欲橫流、人性異化的浮躁焦慮心理,也指證了西方存在主義以人為中心的無端無助。毫無疑問,其捕捉到的影子背后是中國精神的內核——天人合一的境域。
材料5
“善待自己,讓自己的心態平和;善待家人,有任何問題好好思考、好好解決;善待周邊親友和陌生人,不讓自己成為垃圾人,不給身邊人傳遞負能量。”當調查問卷問及應當如何提升國民素質、優化社會生態環境時,網友“巫瞇”如是回答。
  “自己努力做一個文明有教養的人,教育孩子做一個文明禮貌的人,監督家人親友做一個文明禮貌的熱人,在社會公共空間做文明的表率,積極傳潘正能量。”網友“心靈之約”說。
  “我溫柔地對待這個世界,也得到了這個世界的溫柔對待。網友“夏河”說,她會微笑地對待生活中接觸到的人,時刻記得使用禮貌用語,感恩生活中每一個幫助過她的人。正因為姓的禮貌與溫和,多次輕易地化解了一些小麻煩。有一次,她開車等紅燈時,將擋位掛在空擋,孩子說要喝水,她就伸手到副駕駛座上拿水。因為路面有下坡,車子下溜,碰到了前面的一輛卡車。“夏河”趕緊停車上前表達自己的歉意,并主動詢問卡車司機要賠多少錢。沒想到對方大度地說:“沒關系,車子撞得不嚴重,不用賠錢了。”“夏河”連聲道謝,并主動留下自己的手機號碼,讓那位好心的司機如果發現遺留問題可以隨時找到她。網友“子曰”和“雨后”認為,傳統文化被漠視也是導致教養缺失的原因之一,網友“子曰”說:“家長、老師必須從自身做起,以身作則,踐行傳統文化精髓,領會其中真諦,并結合當今社會大背景,努力修身養性,三五個月內,肯定會影響到一些人。”
  “我是老師,也是家長,從學生的作文中,從兒子的講述中,我不時能看到聽到孩子禮貌言行遇冷的情形。每當那樣的時候,我都很痛心,會及時跟孩子溝通,紓解他們心中的委屈和郁悶。”
  說起生活中的禮貌言行遇冷,某小學校長D很有感觸。她認為,孩子的文明禮儀培養和教養養成離不開家長、老師和社會的呵護與培育,而來自家長和老師的每一次疏忽,帶給孩子心靈的傷害會遠遠超過其他人。
  前兩年,國內媒體曾聚焦教師無視或漠視學生問候這一現象,并引發了社會諸多層面的討論。對此,D深有感觸。她要求老師必須與孩子“溫暖互動”,對孩子的問候與需要及時給予溫暖回應,要有目光接觸,要面帶微笑。如果發現不小心冷落了個別孩子,一定要及時跟孩子溝通說明情況。
  D說,言行舉止有教養,一方面是為了真誠表達自己內心的感激,讓別人感到愉快,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這樣做能讓自己感到愉悅。更何況,旁邊或許還有兒子或者學生呢,作為家長和老師,必須時刻以身作則,注意言行禮貌,不斷提升自身素養。
  某大學教授N說:“國民素養提升非一日之功,家長、教師應率先垂范,言傳身教,多給青少年正能量。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一定有希望!”#p#副標題#e#
材料6
有教育專家撰文指出:“教有走得太快,靈魂跟不上了。”該文摘要如下:
  教育的問題出在哪里?教育的核心問題不是出在我們的術、不是出在我們學生的能力、不是出在改革、不是出在技術層面,而是我們的教有缺乏靈魂的東西。中國的教育技術層面已經走得太快了,“靈魂”跟不上了。
  柏拉圖說過一句話:“教育非他,乃心靈的轉向。”印度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寫了一本書《教育就是解放心靈》。解放心靈,按柏拉圖的語境來說心靈究竟應該轉向哪里?我認為是轉向愛、轉向善、轉向智慧。
  適合的就是最好的教育,每一個學生成才的途徑和方式都沒有確定的指向。
  教育的新常態就是要摒棄浮躁、功利,回歸到教育規律,慢慢地、靜靜地、悄悄地做,不浮躁、不顯擺,一定會有我們想要的結果。那個時候我們的孩子不管是分數、才能,還是能力都很好,他們的靈魂也很豐滿。
  亞里士多德曾說過:“教育必須基于三個原則;中庸、可能和適當。”
  “中庸”,用孔子的話說就是“去其兩端,取其中而用之”,總之不偏左不移右、不偏下不偏上,守中為上。做教育不要太過頭了,也不要不夠。什么叫過頭?在技術層面上不斷地改,改得我門老師都不知道怎么上課了,領導也不知道怎么布置工作了,就是過了頭,忘記了還有教育規律,還有教育自身內在的東西。
  “可能”是指我們要知道孩子的未來具有一切可能性,現在他所學的甚至他的才能,他的分數,都不能代表他今后能做什么,會做什么。但我個人認為這些都不能丟,這樣才能夠確保未來的可能性存在。
  “適當”,指教育的方式方法要符合規律,要適合孩子。不要看到鄰居家的孩子琴棋書畫什么都學,也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學。這樣思考問題就錯了,不適合他的學了沒用,一定要讓孩子學他內心喜歡的東西。
  蒙田說:“教育不是為了適應外界,而是為了自己內心的豐富。”古希臘哲學家西塞羅說:“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擺脫現實的奴役,而非適應現實。”如果—味去適應外界社會,結果就把社會最亂的東西學會了,主流價值卻全部忘了。
作答要求
  1、閱讀“給定資料2”,概括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們所關注的若干問題,及其所給出的具體建議。(15分)
  要求:全面、準確、簡明,不超過200字。
  2、“給定資料6”中說“中國教育技術層面已經走得太快了,‘靈魂’跟不上了。”請根據“給定資料6”,指出這句話的含義。(10分)
  要求:全面、準確,不超過150字。
  3、某美術館正在策劃藝術家黎明的作品展,請根據“給定資料4”,為這一作品展撰寫一則導言。(20分)
  要求:
  (1)圍繞黎明的創作宗旨、作品材質及其藝術追求等方面作答;
  (2)內容具體、層次分明、語言流暢;
  (3)不超過400字。
  4、某區一所中學舉辦“文明素養教育主題宣傳周”活動,假如你是該區文明辦的負責人,校方請你在這次活動的開幕式上講話。請結合“給定資料5”,寫一篇題為“素質養成,從學會道謝和應對致謝開始”的講話稿。(20分)
  要求:
  (1)內容具體,符合實際;
  (2)對象明確,切合題意;
  (3)語言生動,有感染力;
  (4)不超過500字。
  但也要盡可能從其他材料中提取與“文明素質”相關的分析性要點,按照“發言緣由—發言內容—重申主題”組織作答。答題中注意自身身份和講話的對象。
  5、“給定資料3”引用了《論語》中的話:“不學禮,無以立。”請以這句話為中心議題,聯系社會現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35分)
  要求:
  (1)自選角度,見解深刻;
  (2)參考“給定資料”,但不拘泥于“給定資料”;
  (3)思路清晰,語言流暢;
  (4)總字數1000~1200字。
#p#副標題#e#
 一、閱讀“給定資料2”,概括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們所關注的若干問題,及其所給出的具體建議。(15分)
 
要求:全面、準確、簡明,不超過200字。
 
解題思路:
 
1、從題干知本題特指材料、特指主體,答案要點從“給定資料2”兩會代表委員們的表述中得出;
 
2、作答時要分兩步,不僅需要概括出所存在的問題,也需要給出針對性的具體建議;
 
3、考生需要注意的是,要合并同類項,把意思相關的要點進行歸類合并。
 
參考答案:
 
1、文明素質落后。推動制定圖書館法,建設更多圖書館,開放大學圖書館,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
 
2、傳統禮儀失范。堅守優秀的傳統道德和禮俗,倡導鄰里和睦,把文明禮儀結合現代文明、生活特點和行業地域特點編入教材向全社會推廣;
 
3、社會責任缺失。弘揚優秀孝文化,讓孝文化進入大學課堂,開展主題教育活動;
 
4、素質教育滯后。對學生加強音樂、美術等美育教育,提升文化藝術發展和創新能力。
#p#副標題#e#

二、“給定資料6”中說“中國的教育技術層面已經走得太快了‘靈魂’跟不上了。”請根據“給定資料6”,指出這句話的含義。(10分)
 
要求:全面、準確,不超過150字。
 
答題思路:
 
通過審題可知,本題要求指出句子的含義,屬于閱讀理解題型中變異類題型里代為陳述觀點中的解讀觀點問題。作答的范圍是“給定資料6”。對于解讀觀點類題型,作答時應按照“指出問題—提出對策”的思路組織答案,即先指出這句話反映的主要問題,即中國教育的靈魂缺失,然后根據“給定資料6”的內容概括歸納出中國教育應該怎樣做才能讓靈魂跟得上。
 
參考答案:
 
中國的教育在技術層面發展很快,但卻缺乏靈魂層面的東西。教育要解放心靈,轉向愛、轉向善、轉向智慧;教育要轉變方式方法,因材施教,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教育要摒棄浮躁、功利,回歸教育規律;教育要基于中庸、可能和適當三個原則;教育要擺脫現實的奴役,豐富內心,注重內在和主流價值,這樣靈魂才能跟得上。
#p#副標題#e#

三、某美術館正在策劃藝術家黎明的作品展,請根據“給定資料4”為這一作品展撰寫一則導言。(20分)
 
要求:(1)圍繞黎明的創作宗旨、作品材質及其藝術追求等方面作答。
 
(2)內容具體,層次分明,語言流暢。
 
(3)不超過400字。
 
解題思路:
 
通過審題可以明確本題的作答目標是為藝術家黎明的作品展撰寫一則導語,屬于一道應用文寫作的范疇,并且在題干要求部分已經明確給出了寫作時所需圍繞的主題即:創作宗旨、作品材質及其藝術追求;作答的范圍是“給定資料4”。通過對于題干的研究其實質就是對于給定資料4中的主要內容按照創作宗旨、作品材質及其藝術追求三個范疇進行一定的縮寫即可。
 
參考答案:
 
導言
 
本館正在展出的是藝術家黎明的作品集。其作品借助不同的藝術材質和媒介及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更直接展示了中國精神。同時也發出了如何以中國精神的文化想象,展開大國意識的責任抱負的思考。
 
創作宗旨:黎明在自己的創作中把“中國元素”和“中國符號”作為自己破繭而出的支撐點,展現中國精神。中國精神已經構成黎明創作心理環境的地理地貌和現實圖景。
 
作品材質:采用布面、水墨、長城風化的泥土、冰磚等材質,構成時空、地理、人文三位一體的對話關系,反映其藝術精神和中國精神的共振。
 
藝術追求:黎明對于藝術的追求是不拘泥于藝術的園圃,其包蘊的是對良知、人性和無盡情懷的拷問,以中藥為長城療傷為創意,展現了其中國文化責任人的擔當以及東方文化精神。用冰雕的技法塑造基督教堂,表達了對西方建立在圣經宗教信仰上的文明的質疑,以及對自身文化立場的反省,這都充分體現中國精神的內核——天人合一的意境。
#p#副標題#e#

四、某區一所中學舉辦“文明素養教育主題宣傳周”活動,假如你是該區文明辦的負責人,校方請你在這次活動的開幕式上講話。請結合“給定資料5”,寫一篇題為“素質養成,從學會道謝和應對致謝開始”的講話稿。(20分)

要求:(1)內容具體,符合實際

(2)對象明確,切合主題

(3)語言生動,有感染力

(4)不超過500字。

解題思路:

通過審題可知本題同第三題一樣屬于應用文寫作的范疇,寫作題材是演講稿且題干明確給定了寫作的題目,在作答時應注意寫稱謂同時題干要求對象明確,根據題干來看,所需要注意的是演講對象是學生和老師,關于格式雖然本題沒有明確要求格式,但就從申論考試考察的主要形式看,主要還是看重主體內容方面的考察,所以在沒有空格的情況下是可以不寫的。通常這類應用文寫作,開頭都需要用2-3行交代發文的目的與事由,然后在寫具體想要演講的內容,最后在結尾發出一定的呼吁并表示感謝。

參考答案:

素質養成,從學會道謝和應對致謝開始

各位老師、同學:

大家好!我很榮幸受邀參加本次文明素質教育主題宣傳周活動。文明素質的養成需要從一點一滴做起,從學會道謝和應對致謝開始。

一句簡單的“謝謝 ”和“不客氣”在生活中常常被我們忽略,但對于同學們的素質養成來說,卻至關重要。中國是禮儀之邦,文明禮貌是最基本的要求。大家真誠的表達自己的感激,不僅讓他人感到愉悅,而且自己也能收獲快樂,甚至還能化解生活中的許多小麻煩。文明禮儀培養和教養養成離不開家長、老師和社會的呵護和培育。遺憾的是,孩子們的禮貌言行,有時候可能會受到老師和家長的冷漠,給孩子們的心靈造成了很大的傷害。

因此,作為家長和老師,對孩子們的問候應及時給與溫暖的回應,必須時刻以身作則,注意言行禮貌,不斷提升自身素養。對于幫助過我們的人,大家也應該真誠的表達感謝。素質養成,就讓我們從學會道謝和應對致謝開始。最后祝愿本次活動圓滿成功。謝謝大家。#p#副標題#e#

五、“給定資料3”引用了《論語》中的話:“不學禮,無以立。”請以這句話為中心議題,聯系社會現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35分)

要求:(1)自選角度,見解深刻;

(2)參考“給定資料”,但不拘泥于“給定資料”;

(3)思路清晰,語言流暢;

(4)總字數1000-1200字。

解題思路:

題干中要求以“不學禮,無以立”為中心議題,這就確定了寫作的內容——要重視“學禮”,目標是“以立”。然后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作成文即可。在具體寫作中,要注意幾個必須重視的要求:一是“聯系社會現實”,文章中要有社會現實的內容,最好是寫大家耳熟能詳的熱點內容;二是“見解深刻”,這要求文章要有深度,分析問題要看到本質,要有思想高度;寫對策要把道理講透徹?傊艽騽尤、感染人。三是“不拘泥于‘給定資料’”,意味著論據的選擇和分論點的確立,都不必局限于材料。這篇文章的本質是國民素質,從禮儀的角度來考察,我們可以從從個人、政府和國家三個層面,來談禮儀的重要性,由此來展開論述。

參考范文

不學禮 無以立

中國自古被稱為“禮儀之邦”。學習禮儀不僅是提高國民素質的要求,是對我們優良傳統的重要傳承,也事關民族文化的弘揚和中華民族的復興大業,關系到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形象。兩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不學禮,無以立”,對后世影響極為深遠。隨著我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國家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階段,禮制的作用就更為凸顯。

崇尚禮儀,是個人修養的重要內容。人之為人,在于人類擁有文明,在于人人皆有禮儀涵養。古人云:“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禮儀規范的學習是修身的重要內容,它不僅是人際關系的潤滑劑,“敬人者,人恒敬之”,增進人與人的交往,把人際關系的矛盾大事化小,小事化無,還能達到內強素質、外塑形象的良好效果,甚至還可以治國平天下。反之,縱然擁有較高的知識水平、擁有豐富的物質財富,也只能淪落為金錢的俘虜,成為粗野、暴力的擁躉。近年來媒體對國人“低素質事件”的曝光,國外對中國游客不文明舉動引發的爭議便是例證。因此,衡量一個人修養的高低,不在于擁有多少知識和財富,而在于是否懷有對禮儀的崇尚之心,在生活中,是否常有涵養禮儀之舉。

崇尚禮儀,是政府施政的立信之根。在社會生活中,政府處于主導地位,良好的社會風氣需要政府強力推進。社會的快速發展,一方面取決于財富積累的程度,另一方面,則取決于良好的運營環境,而后者往往發揮著更重要的作用。如果一個社會崇尚禮儀之風沒有興起,相反,物質財富的日漸豐富給社會風氣帶來負面影響,假冒偽劣之風日盛,欺行霸市日益橫行,社會發展也就無從談起。體制性的問題,公共利益的維護,社會風氣的引導,政府都應該大有所為,承擔起責任。而且,政府行為的本身就是一面鏡子,重禮儀、講誠信的政府,廉潔、勤政的官員,必然贏得群眾的支持和擁護,形成經濟發展和社會運行的良性循環。

崇尚禮儀,是國家的立國之基。五千年的傳承,堅守“友好而和平豐碑”的“大國范兒”,引發國人熱血沸騰,豪情萬丈。尤其是近幾年來,國內政治環境日益清明,國際地位日益提升,“一帶一路”、“亞投行”的提出,更是引發舉世關注,既堅持睦鄰友好,共享經濟發展成果,又不懼“霸權”,著眼建立世界新的公平秩序,在國際社會生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國際上“中國威脅論”甚囂塵上的不和諧聲調中,中國大張旗鼓地宣傳“和平發展”模式,向世界展示中國和為貴的發展理念,同時妥善處置與周邊國家的矛盾沖突,得到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認可,在提高中國軟實力的同時贏得了世界的普遍尊重。

“道雖邇,不至不行”。禮儀規范要求的內容,看似“微不足道”,但點滴見智慧,在崇尚禮儀中,靈魂被洗禮,個人修養一點點提升;陋習被摒棄,社會文明程度一點點在進步;力量在蓄積,國家社會一點點在前行。這些個一點點,如星光般燦爛,冉冉升起,交相輝映,閃耀在人類文明的史冊,昭示著禮儀的力量。

責編:一佳教育  
精品人妻无码在线小视频